01
有人說:“小時候,家是母親站在門口的一聲呼喚;長大了,家又變成了一個想要逃走的地方;人到中年,家是家鄉,是異鄉的那一盞燈;人老了,家是人生的歸宿。”
隨著年紀的增長,對家的認識,一直在變。唯一不變的是,我們都渴望有一個像樣的家,容得下自己的身體,留得住自己的靈魂。
家是一股力量,推著自己向前走;後來,這股力量,又拽著你往後退,越來越期待,葉落歸根。
人老了,千好萬好,不如自己的家好——家好,福到。
02
家,不需要豪華,乾淨就好。
有道是,家乾淨,人有福。
當你走進窗明幾淨的家,隨便坐在哪裡,都會舒服。
昔日的陶淵明,掛印辭官,回到老家,住著草屋。但是他很講究,主動改變周邊的環境。
有兩句詩為證—— “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;遙遙萬里輝,蕩蕩空中景。”
房屋的左右,有綠樹,還有泉水流過。你可以掬一把泉水,洗個臉,還能洗衣服。一眼看去,水里有魚蝦。
夜裡,空氣特別乾淨,一抬頭就看到了星星。你可以展開遐想,去聽牛郎織女的情話,還能看月宮裡的桂花。
幹乾淨淨的家,可以讓你全身心融入到家人的情感裡,這裡不是慾望的都市,也沒有復雜的心情。
久而久之,心靈的傷痕,可以得到修復——就像清掃灰塵的過程一樣。
03
家,不需要黃金萬兩,和睦就好。
古人說:“守真志滿,逐物意移。堅持雅操,好爵自縻。”
一個人因為捨去了物慾,而變得簡單;一個家庭,因為沒有了奢望,因此有了希望;一座城,因為厚德,而變得溫暖。
錢少了,大不了就是過困難的生活,但是情感弄丟了,就只能空虛、寂寞。
即便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也會因為分配家財的問題,吵得不可開交。
我的祖母講過一個故事:兩個兄弟,因為創業失敗了,非常煩惱,還互相責怪。
母親拿出一塊玉,說:“實在沒錢了,就把它賣了吧。”
兄弟倆都知道,這塊玉是祖輩傳下來的,很值錢。但是誰都沒有動,怕母親傷心。之後,他們努力工作,好好賺錢。
過了很多年,母親過世了,兄弟倆拿著玉,請人鑑定,才發現,這塊玉,只值一千元。
他們相視一笑,比得到了任何寶貝都開心。
有道是,家和抵萬金。
最好的傳家寶,不是金玉和房子,而是“愛”。只要父母把愛給了孩子,孩子把愛又回給了父母,這樣的家庭,就一定不會失敗。
人老了,不能給兒女太多的東西,更不能有求必應。但要努力做好“和事佬”,為家庭的和睦,做出貢獻。
04
家,不需要糾結遠近,心安就好。
“試問嶺南應不好,卻道:此心安處是吾鄉。”
宋朝文豪蘇東坡,被貶到惠州,但是他卻自得其樂。離開了老家,漂泊在一個荒涼的地方,還可以種地,和愛人一起織布,和本地的文人一起小聚。
後來,蘇東坡又去了海南,離家更遠了。
小時候,我們圍著父母轉,走來走去,就在村里、鄉里。後來,我們去了大城市,離開老家千萬里。
到底哪裡才能安家?要回老家去,還是在異鄉繼續漂泊。也許很多老人,都會糾結。
閒來無事,問一問自己的心,如果你感覺到安寧了,在任何地方,都是“家鄉”。有道是,我把異鄉當故鄉。
很多老人,年紀大了,就去了兒女工作的地方。每天給兒女做飯,幫助兒女帶孫,累一點,但是福氣也多了一點。
大隱隱於市,小隱隱於野,各有各的滋味。只要你的靈魂,有地方安放,還糾結什麼呢?
05
家,不需要高朋滿座,有煙火氣就好。
《千字文》裡寫道:“肆筵設席,鼓瑟吹笙,升階納陛。”
有錢有勢的人,設下了筵席,邀請很多的人,都來痛飲一杯。
這樣的生活,最後被人唾罵,強勢的人,也因此顛覆了人生,被人踩在了腳底。
比方說,隋煬帝年年出巡,曾三遊揚州,兩巡塞北,一游河右,三至涿郡,還到處設立行宮,過酒醉金迷的生活,結果很快就把祖先的基業弄丟了。
真實的日子,是廚房裡的一縷炊煙,是客廳裡的一聲呼喚。
“一日三餐,一屋兩人”,和老伴一起做飯、吃飯,就有了無盡的甜蜜。
從退休那一天開始,就把職場上的熱鬧,都放下。要知道,請客吃飯的人之中,有一大半是衝著利益來的。
能夠和你一輩子交往的人,不需要大魚大肉,而是和你一起“溫酒煮茶”,不談利益,只談交情。
06
有句話說得好:“真正的孤獨,不是一個人獨處,而是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頭,倍感寂寞。”
走過繁華,還可以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,一眼就看到愛人給你留著的燈光,就心滿意足了。
我們拼盡一生,不過是為了一個溫暖的港灣,一句溫柔的問候,一份遠方傳來的牽掛,一把可以度日的鈔票。
人老了,總要給自己一個歸宿,不要一直流浪。
餘生不長,別代替兒女去奮鬥,別把愛人弄丟了,別把所有的親戚朋友帶回家,別總是盯著利益看……日子簡單了,生活就幸福了。
日昇月落、月落日昇,只要家暖心安,就是人間大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