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經·繫辭》雲: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”
父親是“天”,高瞻遠矚,決定著家的高度;母親是“地”,溫柔包容,決定著家的溫度。
兩者相輔相成,相得益彰,便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。
父親的格局,決定著一個家的方向
父親的眼界,藏著孩子的未來。
民國時期的兩大才女林徽因和陸小曼,出身相似,皆是同樣的美貌可人、聰慧伶俐。
然而,兩位才女父親的格局,使她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。
陸父對陸小曼一向嬌慣縱容,認為女孩子只要嫁個好人家即可,花盡心思把她培養為社交名媛。
於是,便有了那個任性妄為,有過三次婚姻的陸小曼。
她花錢如流水,還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,最終落得個孤獨病死的下場。
林父對林徽因嚴格要求,從小讓她接受最好的教育,經常帶她外出遊學,識天地之大,並叮囑她少參加浮華的圈子,於是便有了一個美麗獨立,眼有長空的女兒。
她與梁思成相敬如賓,學術上並肩而立,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、國徽,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。
“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。”
父親的格局,就是孩子的“天地”。
同時,父親的品質,也是孩子的底色。
作家林語堂曾感慨:“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種感染力中,要以我父親為最。”
如果不是當年父親堅持賣掉房子也要供他讀書,就沒有他後來的文學成就。
最難得的是,不管生活多麼難,林父總能把生活中的苦變成好玩的故事講給他聽。
父親常笑著對他說:“不要傷心眼前,未來沒有來臨之前,你怎麼知道現在所謂的困境,不是一件好事呢。”
林語堂父親的遠見卓識,幽默樂觀,如一盞明燈,始終照亮他前行的路。
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,不是房子、存款,也不是權勢地位,而是父親的大格局。
父親高瞻遠矚,孩子自然目光長遠;父親胸懷寬闊,孩子必然從容豁達。
母親的情緒,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
“母親是家庭的靈魂,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,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。”母親的情緒,往往是一個家的晴雨表。
電影《萬箭穿心》中便詮釋了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媽媽,是如何使家庭走向的下坡路。
主人公李寶莉性格強勢,脾氣暴躁,稍不順意,就大吼大叫。
兒子沒完成學習任務,她會摔盤子摔碗,嚇得孩子大哭。
她的壞情緒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,讓這個家時刻處在緊張壓抑的氛圍中。
所以,當丈夫失業之後,一想到回家要面對妻子的臉色,便感到絕望,跳江自殺了。
更可悲的是,她千辛萬苦養大的兒子長大後也因此而拒絕贍養她。
電影情節或許有些誇張,卻折射出當下很多家庭的現狀。
一個“氣象台”式的母親,只會給家庭的發展徒增壓力。
因此,一個優秀家庭的背後,往往都會站著一個“好情緒”的母親。
宋氏三姐妹名聞天下,令世人驚羨。造就女兒的,便是她們的母親——倪桂珍。
倪桂珍嫁給了家境貧寒的牧師宋嘉樹,從不曾抱怨,還拿出自己的全部嫁妝支持丈夫的事業。
生活再艱辛,她始終溫柔平和,尊重孩子的選擇,常常跟孩子一起學習、唱歌、做遊戲、種菜……
宋慶齡在回憶中感嘆說:“我們的母親,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,仍給我們快樂而舒適的生活。”
一個情緒穩定,善解人意的母親,是一個家最深的福氣。
《處世懸鏡》裡有一句話:“家有戾氣,必衰;家有和氣,則昌。”
夫妻不睦,再富也必衰頹;夫婦和睦,就是家庭幸福興盛的秘訣。
曾國藩說,家和則福自生。和諧的家庭氛圍,滋養著每一個成員,家人之間相互信任、勠力同心,日子自然有奔頭。
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說父親是家庭中的太陽,光芒萬丈給人指引,那麼母親則是月亮,清輝四灑撫慰人心。”
父親境界開闊,孩子越飛越高。母親柔情似水,家中溫暖如煦。
父親有大格局,母親有好情緒,一個家必會越來越發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