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聰明,叫「閉嘴」

俗話說得好:懂得聊天是修養,知道閉嘴是教養。

無論是親人、朋友、同事還是其他什麼關係,在我們開口進行說話、溝通時,總會遇到談不下去的時候。

於是,我們便開始極力為自己辯護,爭取在討論中成為獲勝的一方,而當此事銷聲匿蹟之後又會覺得尷尬、無聊,甚至會反問自己的內心,我這樣做對嗎?值嗎?好嗎?

有時一味的爭吵並沒有任何意義,與其把對方惹生氣,把關係鬧得太僵,學會閉嘴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。

有這樣一句話:「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,卻要用六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。」

年輕的時候,不懂這句話的深意,隨著歲月的變遷,隨著年齡的增長,閱歷的加深,或許才對這句話產生了共鳴。

有人認爲,太沉默的人木訥無趣,所以喜歡在人多的時候誇誇其談,高談闊論,以顯得自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,無所不知。

有人認爲,會說話,多說話就是高情商的表現,所以喜歡在別人心情鬱悶的時候不住口地問爲什麼,不斷地盤問、追問,讓人反感。

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,什麼事情都好像非他不可,抓住話題不放手,殊不知,不恰當的「多說話」只會顯得很沒教養。

該說話的時候,不要當啞巴。不該說話的時候,不要搶著說。

與人溝通,最睿智的也許就是:學會閉嘴。閉嘴有三個方面,請大家和小編一起來探討。

一,不說他人是非

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」,這兩句寫得太好了。

從字面意思就可以明白,閒談的時候不要議論別人的是非得失,一個人的時候多多反思自己什麼地方做得還不夠好。

生活中,總有一些人喜歡談論別人的是非。哪兒有是非,哪兒就有他的身影。也不管是不是空穴來風,就豎起耳朵聽八卦,然後轉過身就去傳播。

謠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經過多人傳播之後,已經面目全非。

柔軟的舌頭,也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,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。

喜歡談論是非的人,不問是非曲直,喜歡添油加醋。

自以爲說得很爽,圖了一時口舌之快,殊不知,卻被大多數正直的人嫌棄。

真正有涵養的人,從不屑於談論他人的是非。

遠離八卦,遠離是非漩渦,精進自己,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那些熱衷說人閒話的人甩到幾十條街外。

二,不追問,不打破砂鍋問到底

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,當別人不願意說的時候,偏偏喜歡一路追問,打破砂鍋問到底,也不管對方是什麼感受。

「到底怎麼回事啊?」

「你這樣做究竟爲了什麼?」

「你倆爲什麼分手,是你主動提出的還是他?」

諸如此類。這類人好奇心太重,對別人的事情總喜歡弄個一清二楚,不然就夜不能寐。

打著關心別人的幌子,撕開對方的傷疤,看似關心,實際上卻是爲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很奇葩。

學會閉嘴,不要什麼話都想說,不要什麼事情都想知道。

學會閉嘴閉嘴,不但可以讓別人少了尷尬,也可以顯示出自己的修養。

三,不隨意評價別人

這世界從來就不缺好爲人師的人。

生活中有些人自以爲學富五車,不管什麼事情都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,在別人面前動輒擺出一副過來人的氣派,評頭論足,好不得意。

別人的事情,你並不十分了解,所以也就沒有發言權。

妄自評判,有可能歪曲事實,也丟掉了做人最基本的善良。

有這樣一句台詞,我很喜歡:「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,你就記住,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,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。」

閉嘴有時是一種智慧,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。因爲,輕易做出的評判,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。

小編結語:

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說話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閉嘴卻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學不會的技能。

言不在多,希言則貴。閉嘴,不是讓我們當一個啞巴,而是說話要分場合,該說的說,不該說的不說。

人的成長,從學會閉嘴開始。這種閉嘴是指適當的少說話,多做事,而不是忍氣吞聲。

該說話時,鏗鏘有力,絕不畏縮,但該少說話時,要學會控制住嘴巴,不要言多必失。

學會閉嘴,可以杜絕我們與他人之間發生更激烈的矛盾,避免事情的惡化。

學會閉嘴,可以讓我們習得控制情緒的妙招。

學會閉嘴,可以讓我們多了解他人的內心想法,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失。

謹言慎行,餘生的時光依然很美,無聊的事情少摻和,別人的隱私少打聽,不要隨意評價他人,謹言慎行,修行自己。

記住:有一種聰明,叫「閉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