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聰明的父母,懂得“心狠”

01

真正迫使一個人成長的,不是父母的愛,而是吃苦的經歷,還有無情的歲月。

在一些人的眼裡,這是一個「拼爹拼媽」的時代。只要父母能夠留下很多財富,逼著兒女努力讀書,家庭就會越來越興旺。

《道德經》裡有言: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」

意思是說,最好的東西,都是順其自然的,按照規律去成長的,但是又沒有不成功的。

現實告訴我們,父母對兒女最好的愛,不是橫加干預,更不是越俎代庖,而是放手、引導,讓他們展翅翱翔。

02

逼著孩子長大,很殘酷,也很現實。

《我只養你十八歲》的作者老周對兒子說:「我只養你到18歲,從明天起,你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吧。」

在大多數的家庭,父母都會對兒女說,要如何養活自己。可是背地裡,並不忍心看著兒女在外面拼得傷痕累累,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,幫助兒女成家立業。

可是,老周說到做到,絲毫沒有迴旋的餘地。

從兒子13歲的時候開始,老周就逼著他運動、讀書、不准亂花錢等。兒子20歲的時候,老周送給他一雙鞋,意思是「靠自己走路」。

兒子抱怨:「要我自己養活自己,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?天底下有你這樣做父親的嗎……」

父子的關係,不歡而散。兒子在北京,艱難地工作著,即便吃了很多苦,也不會找家人訴苦。

有一位主持人說過:「父母看似任由我闖蕩,去按照自己的路走,其實他們的目光一直盯著我的背影。」

看似殘酷無情的老周,心裡一直牽掛著兒子,只是他不會流露出來。

在某個論壇上,他傳話給兒子:第一,站直了,別趴下:第二,找高手練,「打他的下巴」。

如果教育孩子,不僅要看身邊的人,還可以看動物的勵志故事。

在野外出生的小鹿,剛剛墜地,就被母鹿踢打。直到小鹿站起來為止。母鹿知道,野外的生存環境是很殘酷的,如果不能站起來,遇到狼或者虎、豹,就沒有辦法逃生。

一隻老鷹,把懸崖上的巢穴打翻了。幼小的鷹,戰戰兢兢地張開翅膀……老鷹知道,如果孩子不能翱翔天宇,就不能成為天空之王,連謀生的本能也會弄丟。

「叢林法則」告訴我們——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。到處都有競爭的壓力,一些看不見的地方,也有競爭對手。

當父母對兒女大包大攬的時候,是否想過,等自己老了,走不動了,還是會幫不了兒女,反而在那一刻,看著兒女手無足措,連生存都很困難。

03

真正聰明的父母,多半是「心狠」的。

作為父母,在社會上扮演著多種角色——打工人、創業者、教育者、中年人、父母的兒女等。

今天的兒女,也會是未來的父母,不管是否願意,都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。

對兒女「心狠」,不是惡毒的想法,也不是拋棄一切的愛,而是做人的「遠見」。

把兒女人生,當成一場長途跋涉來看,父母只是陪伴一段路而已。

第一,「逼著」兒女讀書,走進枯燥無味的文字裡。

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,酷愛讀書的孩子,不是沒有,但是不多。

作為父母,應該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,如果誘導不行,那就狠狠地逼他們一把。

事實證明,當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的時候,讀書的樂趣就有了。

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,是父母的「狠心」。

第二,對兒女的婚姻和家庭,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。

古人說: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。」

父母可以幫兒女安排相親,但是不能左右兒女嫁給誰。真的不是「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」的時代了。

當兒女成家了,那就少去管吧。即便小夫妻吵架,也只能看看,不要多言。也許他們過幾天就和好了。

解鈴還須繫鈴人,父母的插手,只是會破壞家庭。當然,家暴之類的惡劣行為,必須管一管。

第三,讓兒女儘早失去「父母」這座靠山。

成年的兒女,如果缺錢了,不能白給,而是要「有借有還」,尤其是有幾個兒女的家庭,避免因為偏心,導致家庭不和睦。

別擔心,只要兒女不偷懶,總會有辦法生存下去的。不能在大企業當經理,也能去工地搬磚。這個社會,餓不死一個願意勞動的人。

04

作家龍應台在《目送》裡寫了這樣一段話:「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:不必追。」

總有一天,父母要「目送」兒女遠行,這不是殘忍,而是規律,就像動物世界裡的「弱肉強食」一樣。

作為兒女,應該懂得「恰是無情最有情」。中年的父母,對你很無情,是恨鐵不成鋼;年邁的父母很無情,那是他們變老了,連自己都管不好了,想要愛你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作為父母,不應該把兒女當成神童,而是竭盡全力,讓他們有本事,成為獨立自由的人。兒女越有出息,父母老了才越有福氣。

作為成年人,獨立生活不苦,依靠別人才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