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現在很多人不結婚不生孩子,因爲他們的觀念不一樣了,他們認爲孩子並不是自己晚年的歸宿,
但老一輩的人,當初生兒育女都是奔著兒女是自己晚年歸宿去的。
老一輩的人現在基本上也都老了,都退休了,退休之後,他們就開始和兒女一起住了。
和兒女住在一起,就是他們的養老歸宿嗎?
薛女士:我馬上就快70歲了。70歲是該考慮晚年歸宿的問題。
我們這個年紀的人,想法都比較傳統,認爲生養兒女就是防老的。
我們努力養大兒女,那麼現在老了,兒女就應該給我們養老,所以我就搬去和兒女一起住。
沒和兒女一起住之前,我總以爲辛苦養大他們,我們的感情應該很深厚。他們應該很歡迎我和他們一起住。
但一起住之後,我才明白其實兒女未必歡迎我和他們住在一起。
兒女們的個性都比較懶散。過日子都過得很隨意。
我個性不懶散,我很勤快,我是見不得兒女們過日子過得很懶的,因爲看不慣,所以我常常會嘮叨他們勤快一點,我覺得可能是我的嘮叨讓他們反感。
可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又不能接受。
我無法心平氣和接受和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,我就想嘮叨讓他們改正,我不嘮叨的話我心裡不舒服,可我一嘮叨他們心裡不舒服,所以和他們住在一起過日子,我不開心,他們也不開心。
我可以理解兒女不舒服,因爲他們也不想天天被別人嘮叨,可我也理解自己的不舒服,因爲我也受不了兒女的生活方式和我不一樣。
和兒女住在一起,我就會忍不住變成一個控制欲比較強的母親,我不想讓兒女厭煩我,我也不想讓自己整天不舒服,所以我決定不和兒女住在一起,我決定去住養老院。
去住了一個月養老院之後,我又從養老院裡面搬了出去,在養老院裡面,好像別人都把你當成一個必須聽話的小孩子一樣,你必須服從養老院裡面領導的安排。
我認爲在養老院裡讓我失去了自由,我就像一個必須聽命的士兵一樣,每天都是要等候著命令過日子。
而且在養老院裡面要交各種各樣的費用,要交牀位費,護理費,伙食費,醫療費,空調費,還有電費水費的。
住在養老院裡不僅失去自由,而且還要交那麼多的費用,我覺得我沒病都會被住出病來。
住養老院,好像有一種越住越容易生病的恐懼感,爲了擺脫這種恐懼感,我決定搬出養老院。
在兒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了一個月,我發現其實我晚年最好的歸宿是回到農村去過日子。
有些農村空氣比較新鮮,車輛比較少,住宿的空間範圍比較大,特別適合老年人養老。
我就去找了一個遠房親戚,她在農村有幾套房子,我跟她租了一套的房子,我想大家是親戚年齡又相當,以後住得很近,彼此有個照應。
到了晚年,我深刻地明白了,人在這世界上,最自在的活法就是一個人住。
我試過和兒女一起住,但是兒女的生活方式和我合不來。
我也試過去養老院,但是住養老院住越久,人真的越容易生病。
最後我發現回歸農村,親近自然才是最好的養老歸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