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手難牽。
這句經典的歌詞好多人都會唱。許仙和白娘子的姻緣也確實是段佳話。
姻緣天注定,意思是人這一輩子會和誰成家,是命中註定的,不要急,不要怕,要靜待正緣。
但是感情和婚姻不是自己爭取的嗎?守株待兔等姻緣降臨,得錯過多少機會啊?
女生要主動出擊,才更有希望獲得幸福,而不是被動地等人來選擇自己。
可是現在好多女生主動了,卻每次都以失敗告終。歡歡喜喜地出去談戀愛,悲悲哀哀地帶著一身傷回來。
於是,對感情的期待又回到了「緣分」這個玄學問題上。
最後會嫁給誰,天賜的緣分會佔一點因素,但是,緣分只是給彼此相遇的機會,能不能把握住,還是事在人為。而且,這個「人為」也是注定的。
你們說,找對像是找相似的人好呢,還是找互補的人好呢?
有人覺得應該是找相似的人,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居。
和相似的人在一起,等同於是在跟另一個自己相處,可以輕鬆地理解對方的思維想法,那種「我不說話你也懂」的感覺太妙了。
兩個相似的人相處,可以一起去做好多的事情,因為我的愛好就是你的愛好,我永遠不會不懂你,你也永遠不會排斥我。
可有人認為,伴侶還是應該找互補的人才行。
兩個性格脾氣相似的人相處,遇到矛盾做法都一樣,互不相讓,這還怎麼過?
互補的人,他身上有你沒有的東西,這對你來說是神秘感和可探尋區域,帶給你的是源源不斷的驚喜,就算是意料之外的事,也是刺激。而且性格互補的人可以相互包容,多好啊。
但其實,姑娘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會遇上什麼樣的人,最後你會嫁給誰,其實早就注定了,只是你不信而已。
也許有些人外在表現出來的東西跟你不一樣,其實他真實的內在可能和你很相似。
只是有時候,我們自己都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。
所謂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實則一切有跡可循。
(一)你的出身決定你的階層,想靠嫁人實現階層跨越大多是在做夢
所謂門當戶對。高嫁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想嫁給富豪人家,首先自己得有非常高的價值。
豪門肯定是娶豪門,以便實現商業聯姻,資源交換、利益聯盟。
王思聰換了無數個漂亮的網紅女朋友,但他哪個都不會娶。家族門檻在那擺著,名氣再大的網紅也夠不上這個門檻。
前兩年也是因為知名網紅鬧得沸沸揚揚的,還有一個人:
阿里的蔣凡,他和網紅張大奕的婚外戀也是震驚了互聯網界。
有人要問,那張大奕不是網紅嗎,她怎麼夠上蔣凡的門檻了?
因為本質的區別在於,蔣凡不是豪門出身的富二代,他只是個創一代,也是高級打工人。
跟張大奕一樣,是靠自己起家的,跟王思聰不一樣。
大多數普通家庭出身的姑娘,連個正經認識富豪的渠道都沒有。
聲色犬馬的娛樂場所認識的那種是不算的。只要是個正經人家,都不會娶一個經常混跡夜店的姑娘做媳婦。
這種姑娘要嫁人,對方肯定首先條件就是跟她一樣喜歡到這種地方玩,才能接受她的興趣愛好。
前兩天晚上在一個律師的直播間裡,有粉絲來連麥諮詢問題,是這樣一個我只在電視上看到過的故事:
一個33歲姑娘,離異,有孩子歸前夫。
姑娘很漂亮,也很能幹,開了兩個服裝店,年收入30萬的樣子。這個收入其實不算低了。
姑娘後來交了個男朋友,小她6歲,交往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對方家境比自己好了太多太多。
男朋友很喜歡她,一心想跟她結婚,但是女方這情況,男方家裡是不同意的。
為了愛情,小伙子很堅決,還是一心一意跟姑娘交往。
一段時間後,姑娘懷孕了,男朋友很高興,以為這下有理由娶她了。
結果回家一說,家人的意思是:打掉,分手,並且要安排兒子去澳洲。
兩人的感情這下出了裂縫。
男生開始猶豫了,冷淡了女朋友一段時間後對她說了家裡的意思,表示父母堅決不接受她過門,也不會要這個孩子。
可是姑娘已經懷孕五個月了。
她很清楚這個情況她大概率無法嫁過去,於是自己去了醫院,醫生告訴她,她之前生過,還打過孩子,身體情況不容樂觀,而且孩子已經五個月了,這次打了,可能以後無法再懷孕。
於是姑娘告訴男朋友,這個孩子她想生下來。
男朋友給她轉了20萬,沒表態,但是告訴她自己很快就要去澳洲了。
姑娘現在很糾結,但是比較偏向於自己把孩子生下來,然後抱去給男方,就算到時候男生已經出國,也可以把孩子給爺爺奶奶,諮詢律師這樣做可不可以。
也許這個姑娘的男朋友離豪門富二代還差很大一截,只能算是個有錢人家的孩子,而姑娘的掙錢能力也不差。
社會上大部分的普通女孩收入在一萬以下,去相親平台逛一圈,月薪能達到一萬多的,在男生眼裡就是個挺優秀的女生了。
年收入30~40萬的女生在同齡男生眼裡已經優質的不得了了。
有人肯定要說,男朋友家不要她是因為她離過婚還有孩子。可這是問題的根本嗎?
如果把她的收入後面再加兩個0呢,達到跟男朋友家不相上下的水平呢?一切就另當別論了。
因為她要是年收入不是30萬,而是3000萬,她能給男方家庭提供的商業價值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然而這個社會上好多女生的收入才是這個姑娘的幾分之一,拿什麼去嫁豪門?
王子娶灰姑娘的故事只是童話。而且,灰姑娘本來就不是窮苦人家出身,她只是家道中落而已。
什麼階層的人,就嫁給什麼階層的人,高嫁了你也過不了豪門生活,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不同,見識不同,思維方式等全都不同。
(二)習慣愛好、接觸的文化不同,能將人隔絕在兩個世界
人更喜歡與同頻的人相處。
同頻的意思是同步共振,指思想、意識、言論、精神狀態等方面的共鳴或協同。
感情中的同頻表現有:有相似的三觀,共同的話題、愛好,談得來,相處舒適、愉快,兩人之間有默契。
就算大家在興趣愛好上沒有那麼多的重疊度,但是在處理事情時,兩人的邏輯方法是一樣的。這也是同頻的一種。
比如林徽因和梁思成,錢鍾書和楊絳,就是同頻伴侶的代表。
默契可以在相處中慢慢培養,但是如果一開始就不喜歡,互相瞧不上,那就連相處的機會都沒有,如何培養?
一見如故,就是對同頻最大的讚美。
你們第一次見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,一番了解下來,發現大家竟然如此的有共同語言,差不多的生活背景和經歷,是不是感覺這就是所謂的「姻緣天賜」?
每個人選擇伴侶,一定是先在身邊熟悉的環境裡下手,這樣會給人安全感和信任感,也能夠快速與人建立聯繫,發展親密關係。
因為熟悉的環境裡包含著人的習慣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人抗拒相親的合理解釋。
兩個完全不了解的人,即使把雙方的條件和興趣愛好擺到桌面上來談,即使發現大家有標籤一樣,都很難聊到一塊兒去。
正是因為對方不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認識的,所以無法對彼此有個基本的判斷。
比如,你喜歡音樂,你的相親對像也喜歡音樂。
但是你常聽音樂會,只在優雅的音樂廳看國外的交響樂團,一張門票怎麼都得好幾百,好一點的位置就上千。
你認為去一次兩個小時非常值回票價,但是你的相親對象喜歡小眾音樂,常去的地方是Livehouse,一張門票幾十到一百,全場站著,哪個位置都一個價,可以滿場跑,場地裡全是汗味。
你接受不了去那種人擠人,只能站著的小場地,覺得很壓迫;他接受不了那麼高的票價,且全場只能坐著不能和音樂人互動,覺得沒意思。
看起來你們都是音樂愛好者,結果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甚至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。
這就是文化背景,這個大環境的不同造就的人與人的本質區別。
相親市場上的擇偶要求中,大家都會將自己的要求列出來,有人拒絕抽煙喝酒的,有人只找有國家編制的,有人還要求對方父母工作的……
每個人都在尋找跟自己匹配的對象。匹配,也就是同頻的另外一種表達。
畢竟,人的認知都是有限的,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,是有恐懼感和距離感的。
階層不同,成長背景不同,生活環境不同,接觸的文化不同,都對婚姻這件事起著決定性的影響。
愛情自然不分年齡,不分國籍,不分地域,也不分家境。
只要你們相遇時能產生足夠的荷爾蒙,就能相愛。
但是要走到結婚這一步,卻要斬掉多少擋路的妖魔,才能到達婚姻的門口。
現在很多姑娘已經學聰明了,在擇偶時明白什麼樣的人不能嫁,卻不一定明白自己能嫁給什麼樣的人。
挑挑揀揀,高不成低不就,要么想找個靈魂伴侶,要么想靠婚姻獲取社會資源,讓自己的第二次生命綻放得絢爛一些。
但是你能嫁給誰,真的不是你努力尋找了,努力去爭取了,就能嫁個理想的男人。
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,再正常不過。
有人說大齡剩女之所以剩下是她們自身有問題。
看起來很傷人,卻很真實,她們不一定是眼光高,而是不相信自己找不著理想中的那個人。
姻緣這個東西,不是玄學所說的「命中註定」,而是「現實注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