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東西可以外借,有的東西千萬不能外借。
在日常生活中,難免會有人情來往,但有的東西可以外借,有的東西則不能外借。
01
人情往來,金錢不能外借
不論任何關係,只要談錢,就會傷感情。
以前的一個同事,因為在一個部門,關係還可以,有一次他和我借錢,說是三個月內還清,於是我就借了1000元給他。
三個月後,我給他發消息,他說好的,讓我把帳號發過去。
我當時也覺得這人不錯,說還就還。
結果過了很多天都沒有收到消息。
再到後來,這位欠我錢的大哥從我生命中消失了,手機聯繫不上,微信也被拉黑。
過了很長時間,另外一位同事問我能不能聯繫上他,原來,也欠了他三千,一直沒還。
《錢鍾書有感》裡面有這樣一句話:借錢前稱之為朋友,借錢後是你大爺,還錢了他便成了你的恩人。
深以為然。
借錢還是不借錢,有時候很糾結。
借出去收不回來鬧心,畢竟是自己辛苦掙的;不借吧,多年的感情也就淡了。
借錢看關係,欠錢看人品。
生活中,不管是向別人借錢,還是藉錢給別人,都要慎重考慮。
02
人情往來,房屋不能外借
雖說是「助人為樂」,能幫助他人就幫一把,但有人要藉房的話,那就得慎重了。
電視劇《安家》中,房似錦帶著客戶看房,一進門就被老太太一夥人一頓痛罵。
房似錦給房東龔先生打了電話,才知道這批人是他的遠房親戚,這位老太太是他的太表姑奶奶。
幾十年前,太表姑奶奶的丈夫生病去世,她投靠龔先生的太爺爺,太爺爺心地善良收留了他們。
就這樣,他們一家在這一住就是40年。
這次,龔先生急於賣房周轉資金,可這家子人聲稱房子他們也有份,賣房子得經過他們同意才行。
龔先生無奈請爺爺前去商量,這家人說要按人頭算,每個人1000萬,加起來就是7000萬。
最後,龔先生爺爺被氣得犯了心髒病。
當一個人將他的善良,給了一個不值得的人,非但得不到感恩回報,反而盡是得寸進尺。
03
人情往來,車子不能外借
人們常說:「車與老婆概不外借」。
話是這樣說,但平時親戚朋友借車,不借吧,都是熟人,借了吧,出了事兒很難說清。
叔叔幾年前買了小汽車,有一次,表哥借車拉著老婆孩子去城裡玩,結果路上出了車禍。
由於車子全責,最後賠了對方小一萬,加上自己車子維修,花了一萬五。
叔叔車子有保險,保險公司賠償了大概1萬,而車子另外的維修費小五千是叔叔付的。
都是自家人,叔叔只能自己認栽。
因為這事,兩家人還鬧得很是不開心。
再後來,只要有人來借車,叔叔堅決不借。
生活中,很多人借完車不給車加油,下回還繼續來借,如果不借,就會記仇。
所以與其如此,還不如第一次就拒絕。
04
人情往來,信用不能外借
借信用,就是幫別人打保票。
發小有個叔叔,經常在外闖蕩,有一次回到村里,要借發小爸媽的身份證,
原因是要增加自己的業績,發小爸媽也沒多想就借了。
結果,發小的叔叔借了老兩口的身份證後,辦理了高利息網貸,借到錢就拿去賭博,最後輸得血本無歸。
網貸公司催貸,直接找到了發小爸媽。
發小爸媽被逼還了錢,但從此也不再跟他有任何往來。
信息時代,信用非常重要。
如果失信,不僅自身信譽會受到影響,嚴重可能會有災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