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亂的家庭,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

原生家庭的日常裡,藏著孩子20年後的模樣。

前段時間,看到芬蘭的一則公益片《孤兒院》。

講述的是一對姐弟去「領養」父母的故事。

第一組:爸爸在看書,媽媽打掃衛生,偶爾對視,兩人相視一笑。

第二組:爸爸媽媽親切地笑著問孩子,要不要喝果汁。

第三組:兩人溫馨地在樹下約會,腳邊放著嬰兒車,爸爸會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。

孩子看到前三對父母,都笑得很燦爛。

而到了第四組,只見房間亂七八糟,床上、地上散亂一堆衣物,爸爸媽媽在激烈地互相指責。

孩子見狀,眼神立馬黯淡下來,十分恐懼和悲傷。

影片的最後,孩子無法自己選擇父母,只能跟著第四組父母回家。

一家四口走在路上,父母走在前面,吵吵鬧鬧,完全不顧後面低頭走路的孩子。

他們的前方,霞光漫天,可兩個孩子,卻低著頭,徹底失去了光彩。

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:「原生家庭的日常裡,藏著孩子20年後的模樣。」

家庭的環境,父母的一言一行,會在潛移默化中,改變孩子的性格。

一個家,如果滿是凌亂,充滿爭吵,很難養出溫暖勤勞,自律上進的孩子。

01

房間凌亂的家庭,養不出勤勞努力的孩子。

俗話說,家窮不可怕,可怕的是「髒亂差」。

一個家,小點窮點,只要收拾得乾淨整潔,孩子也能感到溫暖。

但如果家裡總是很凌亂,父母不愛收拾,會讓孩子滋生出許多壞習慣。

前陣子,到一位朋友家裡做客。

期間,朋友大倒苦水,說孩子難帶。

做個作業拖拖拉拉,不是找作業本,就是東摸摸西碰碰,還總找藉口說是心裡煩寫不下去。

人也特別懶,髒衣服、臭襪子脫了隨地丟,從來不會幫著家裡掃地洗碗。

聽著朋友的痛訴,我環顧了一圈她的家裡,明白了孩子的壞習慣其實不是沒有緣由的。

朋友家客廳的角落裡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盒子;

餐桌上,吃過碗筷也沒收,甚至可以看到桌上的菜湯順著桌沿滴到了地上;

孩子的書桌上,更是堆滿了玩具、書本,甚至找不到一塊可以坐下寫作業的地方。

目之所及,沒有一塊地方是整潔的。

托爾斯泰曾說:

「全部教育,或者說,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,歸結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。」

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,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的映射。

父母偷懶,孩子又如何會勤勞得起來呢?

他的行為,只會比父母更甚,更不愛收拾,不講究個人衛生,做事拖拉。

02

規矩凌亂的家庭,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。

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一句話:

「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,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?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。」

一個家庭最可悲的事情,就是父母沒有原則,不斷退讓,付出全部,最後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。

前段時間,在網上看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新聞。

重慶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,躺在地上撒潑打滾。

原因竟然是,他找父親幫忙買一輛轎車,父親不答應,他就又砸父親的麵包車,又躺馬路。

其實,這已經不是小伙子第一次威脅父親了。

年初的時候,小伙子想要買一台筆記本電腦,也躺過馬路,那一次,父親妥協了。

所以這次他故伎重施。

正是父母一次次妥協和嬌慣,才把小伙子養成了沒有規矩,不懂感恩的白眼狼。

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類似的場景:

飯桌上,好吃的都擺在孩子麵前,孩子還等著家長夾菜裝飯;

上學的路上,孩子心安理得走在前面,父母或老人幫忙提著書包;

逛商場看到喜歡的東西,孩子哭鬧撒潑纏著父母買,父母一般都會妥協。

這些事,看似是小事,其實都是在助長孩子理所應當的心理。

長此以往,孩子會以為這些都是應該的。

再往後,稍微不如他意,他就會心生怨恨,責怪父母不能給得更多。

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,不是無底線溺愛,而應該是愛與規矩並行。

從小就給孩子立好規則,告訴孩子,什麼事情可以做,什麼事情不能做,並嚴格執行。

一個有規有矩的家庭裡,夫婦有和,長幼有序,家風自正,孩子才會更加懂得愛與感恩。

03

內心凌亂的家庭,養不出自律上進的孩子。

有句話說得好:「每個優秀的孩子,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;就像每個問題孩子背後,都藏著父母養育的缺失。」

孩子今日的種種習慣,其實都是模仿著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習得的。

一位班主任朋友,跟我說過他們班最近發生的一件事。

他們班上,有位學生總是上課偷偷拿著手機看小說,說了幾次都不聽。

一天,朋友把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,嚴肅地說了這件事。

家長連聲答應:「好的好的,我馬上沒收他的手機。」

說完就要去搶孩子的手機。

孩子不願意給,媽媽罵道:「在家玩,在學校也玩,不好好學習,將來能有什麼出息?」

學生哭了,激動地回道:「你跟爸爸也天天看電視玩手機啊,憑什麼我就非得寫作業,不能玩?你不公平!」

聽完父母子倆的爭吵,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偷懶不學習了。

孩子現在的果,其實都是父母的因。

父母總是費心費力,​​勸說孩子要努力,要自律,要好好學習。

可就在孩子的身邊,父母癱在沙發上,刷著短視頻,打著遊戲,又怎麼可能指望孩子在眾多誘惑中自律呢?

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張圖,特別有感觸。

有人問一位女士:「你是如何勸說你的孩子去閱讀,而不是玩各種電子設備的呢?」

女士回答:「孩子們不聽我們的,他們模仿我們。」

你想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子,首先你要成為什麼樣子。

優秀的父母,不會總是說教,而是活好自己,做好榜樣。

當父母把自己立住了,孩子自然願意跟你在一起,願意成為你的樣子。

04

清華才女武亦姝的媽媽說過一句話,很有道理:

「天才是不存在的,它的因,在家庭,它的根,是父母。」

有出息的孩子,從來不是天生的。

孩子的習慣、性格和三觀,全部來自於家庭的潛移默化。

你讓孩子生活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,孩子自然勤勉努力;

你從小用規矩教養孩子,孩子長大後自然溫柔善良,懂得感恩;

你戒掉玩樂,時常讀書,孩子也會以讀書為樂趣。

俞敏洪說過:「如果家庭是一台複印機,父母是原件,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。」

如果孩子出了問題,不夠優秀,先別急著責備孩子。

從源頭去找,躬身自省是否是自己做得不足。

當父母學會了用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,不用說教,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成長得挺直而優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