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父母的故鄉,再也回不去了

少小玩伴難覓蹤,成年生活奔西東,人到中年,故鄉里的一切會變得越來越陌生了。

歲月催人老,我們漸漸到了中年,父母也相繼老去,慢慢的,故鄉也就成了無人居住的老宅。

沒有了父母的故鄉,彷彿那裡沒有了自己眷戀的東西,每次即便回去也是心無所依,再也感覺不到歸屬感。

我從小就沒離開過父母太遠,高中時曾去臨市上學,自己倒是覺得挺開心的。

後來聽表姐說,媽媽因為我的離開,整整哭了一個月。

等到大學畢業工作後在異鄉安家,每次回故鄉,老媽都要出門送到車站,車走了她依然站在原地遠遠的招手。

然後回到家她自己就大哭一場,每次都這樣。這些事情還是老爸不經意間說漏嘴了,當時我就心痛得淚流滿面。

「能和父母相處時間還剩多少」是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,但卻經常被我們忽略、忘卻。

當我們漸漸長大、成家立業後,真正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卻少得可憐。

年少無知的我們,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,直到自己成家,當了父母,才明白他們的三頭六臂都是因為愛,為我們扮演英雄。

可憐天下父母心,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親眼裡就是寶貝、心頭肉!

總是希望子女過得好,他們就滿足了,放心了。

這世間唯有父母,才是可以為你付出一切,而不求任何回報的人。

有父母在的故鄉,每次回家,看到都是整整齊齊的房間,廚房裡忙忙碌碌的媽媽的身影。

父母就是這樣,永遠都記得我們喜歡什麼,總是在我們回來之前準備好這一切。

回到的故鄉,那種放鬆和暖,也只有在父母子在的家裡,才能感受得到。

而當父母不在,回到故鄉便也只能像無根的浮萍。

沒有父母的故鄉真的回不去了,不是不想回,而是回去後就會是滿心的酸楚。

縱然老屋還在,可是屋裡不再有那炊煙裊裊,火炕也是塵封冰涼。

我們總是想離家遠一點,去看看更大的世界,卻忘了我們就是父母的全世界。

我們總在不停努力,只怕自己「成功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」。

父母在,家就在,父母不在了,就連故鄉也變得陌生了。

趁父母還在,常回故鄉看看,別讓親情成為遺憾。

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棵大樹,那麼父母是根,子女是葉子,孫子孫女是果實。

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賜,要感恩把我到這個世界上的父母。

莎士比亞說:「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。多給父母一些照顧,千萬別讓一心為你付出的他們寒了心。」

我們對父母要多關愛,對子女要多教育。

一個人在孝敬父母之時,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。

如果你不懂得孝順父母,將來養出來的孩子也不會懂得尊重父母,這樣的家庭有什麼興旺可言呢?

沒有父母的故鄉,回去也沒多大用。不如趁父母還健在,多點回去看看吧。

因為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,故鄉也會有一天變得不再是記憶中的樣子。

人生最大的悲痛,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。

朋友們,在父母年歲漸漸增高時,你有沒有好好算過,你還有多少機會陪陪她們?

《常回家看看》不能只在歌聲裡,抽出時間常回故鄉看看吧,趁父母還在,早盡孝心,別給自己留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