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父母不斷否定貶低的孩子,真的不在少數。
在孩子的成長中,家長有不可撼動的位置。
因為有些父母自認為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「教育」,把孩子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,磨滅掉。
孩子的控訴他們不是沒聽過,只是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自己的「刀子嘴」,對孩子影響有多深。
01
最新一期《少年說》裡,王紫曄在臺上吐槽了她的「毒舌」媽媽。
有一次,紫曄數學考試只考了50多分,三天不敢和媽媽打電話。
但最後媽媽還是打來了電話。
紫曄神還原了媽媽當時在電話那頭對她的咆哮:
「哦吼,你真是一個人才,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?」
「你要是再考成這樣,就不用來學校了,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。」
「你看看我的智商,再看看你的,真是半點沒有遺傳。」
她的神模仿惹得同學們哈哈大笑。
但是,沒有人可以體會到,當時她在承受著考試失利的失落同時,還要面對媽媽的咆哮,是一種怎樣的心情。
面對女兒的吐槽,「毒舌」媽媽的回應,更是讓女兒急得直跺腳,無助又無奈。
媽媽說,並不覺得自己「毒舌」,而是在用她自己認為犀利直白的方式,表達對女兒的關心,出發點是「為你好」。
女兒直言:「你的所謂犀利直白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。」
還有多少家長,假「為你好」之名,行「傷害」孩子之實!
02
孩子剛升上一年級的時候,沒多久就學拼音了,由於之前沒有經過幼小銜接,孩子學得很吃力。
「題目明明寫的熟讀,你怎麼連個拼音都拼不出來?」
「讀三遍了,第四遍還得想?」
「再試試!不行再練習幾遍,再堅持一下,你可以的!」
記得那天晚上孩子讀到了晚上10:30。提交完錄音作業,她默默到廁所刷牙,我等了很久,他還沒有出來,我推開門一看,孩子坐在廁所裡睡著了。
我當時就崩潰了,後來認真想想,孩子才6歲呀!
當你說再堅持一下,怎麼那麼簡單的時候,孩子其實已經拼盡了全力。
回房間,我突然瞄見被我擱在孩子書桌的禮物,是孩子送我的。
最近,她每天放學,都給我帶來小禮物,都是她課間畫的小作品。
我每天想著她的學習,她的成績,她卻單純地想我開心。
03
樊登老師曾經說過: 「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,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如果你覺得痛苦,那麼一定是你的方法錯了。」
要想獲得教育孩子的美好,先從好好說話開始。
亞瑟·喬拉米卡利在《共情的力量》中寫道: 「共情是到他人的內心裡去感受痛苦或體驗情緒。」
父母可以想像一下,如果那些對孩子說的挖苦諷刺的話,是別人對自己說的,自己將會是什麼感受?
其實,孩子很需要我們的感同身受。
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
和陌生人說話時,我們尚且和聲細語,但對家人孩子,卻時時正話反說、挖苦諷刺,這是對最親的人最大的傷害。
學會好好說話,不僅是對自身的修煉,更是維護家庭親子關係的良藥,可以讓孩子在和諧有愛的環境中成長。
要讓一個孩子擁有真正的自信,需要很久。
可是要讓他自卑,太容易了,你只需要說他這不好那不好就行了。
哪有什麼特別不好的孩子呢?不和別人比,自己的孩子就永遠閃閃發光。
父母子女一場,是很深的緣分。
希望我們給孩子的,是溫暖有力量的鼓勵,是他們向上生長的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