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孩子是任務,養孩子是義務,靠孩子是錯誤,值得一看

看到這樣一則新聞:

一對深圳的老夫妻,年過六旬的張勇和朱靜,

10年前,女兒和心儀的名牌大學失之交臂,喜歡讀書的女兒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。

每年30萬元的花費,對於這個普通的工薪家庭是筆不小的開支。

「一切為了孩子」的老夫妻倆不惜將110多坪的大房子,

換成70多坪的小房子,縱使萬般不捨得和不放心,老夫妻倆還是依依不送走了女兒。

臨行前,老夫妻倆和女兒約法三章:

不能找外國人做男朋友,更不能嫁給外國人,畢業後要回國工作。

如今已過去10年,女兒不僅留在了美國工作,還找了美國老公。

老夫妻倆一下懵了,說好的回國工作呢,說好的不嫁給外國人呢?

為了阻斷女兒,父親張勇甚至以斷絕父女關係為由,威脅女兒回國,但並不見效。

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,

父親張勇說:「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,就是讓女兒出國,含辛茹苦培養幾十年,感覺為別人培養了…」

最讓他擔心的莫過於,

「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,這剩下的幾十年要怎麼過啊?將來我們老了誰來照顧啊?」

中國有句古話,叫做「養兒防老」,

贍養父母的確是子女的義務,

但更贊同王志文在《天道》裡說過一句話:

「如果您養兒是為了防老,那就不要再說母愛有多麼偉大。」

其實和上面那對老夫妻想法一樣的,在華人地區有很多父母親都是這樣的。

有一項調查顯示,對2000人進行了一項數據分析,

結果顯示有47%的受訪者贊同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,

甚至面對孩子時還會常常說起「以後你要養爸爸媽媽喔」之類的話,

而有38.5%的受訪者則是在生孩子之前會考慮「養兒防老」,

他們全都希望自己年老時,子女們能夠陪伴在身邊、照料自己。

看完這個數據,令人忍不住想思考另一個問題,

那些真的能夠待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們,他們的老年生活真的過得很好嗎?

報紙上看到的一則真實故事:

75歲的張老漢,共有5個兒女,

為了孩子,他和老伴投入了一生的心血。

為3個兒子買了房,娶了媳婦,安排了工作;

為每個嫁出去的女兒都準備了豐厚的嫁妝。

如今風燭殘年需要照顧的他們,

想著以後和子女住一起已不再需要房子,於是他們賣了房子,把錢分給了兒女。

但沒想到是,

張老漢和老伴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覺,

無論到哪個孩子家,都像是多餘的人,

他們心中那個家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,總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。

老漢老淚縱橫地說,

他們做什麼兒女都不滿意,不是這個不對,就是那個不行,

老伴氣管不好痰多,他們嫌髒;

年紀大了忘事,忘鎖門、上衛生間忘記沖水,他們不滿。

趙朴初說過:

「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;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。生孩子是任務,養孩子是義務,靠孩子是錯誤。」

心理權威蒙特利梭說過,「要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。」

但是現實中有太多父母都想把孩子占為已有、視為所有物,

完全忘了孩子其實早有獨立的思想,

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刻開始,他就是獨立的人,並不屬於任何人的所有物。

父母養育孩子,並不是一份耕耘,就一定求得一份收穫。

生孩子是為了什麼?看過最感動的回答是:

「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,不用替我爭門面,不用為我傳宗接代,更不用幫我養老。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,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,讓我有機會和他同行一段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