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最好的活法:靜

雪萊說:「淺水是喧譁的,深水是沉默的。」

真正厲害的人,早已開啟了靜音模式,擁有了一張「金口」和一顆「靜心」。

人到中年,經歷了世事沉浮,那顆心已退卻了浮躁,整個人告別了群聚的喧囂,而是更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獨處。

靜,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,更是一種心境。

遭遇過了朋友的背叛,不再輕易交心,有什麼事也不再隨意傾訴,而是藏在心裡,自己一個人默默消化。

遭受過了過河拆橋,早已懂得:別人的屋檐再大,不如自己有傘,靠誰不如靠自己,開始一門心思地努力,而不是稱兄道弟的推杯換盞。

人到中年,最好的活法,就是看透了一切,也悟透了一切,開始學會了這一個字,那就是「靜」。

1、為人低調,學會了沉默

學會說話,可能用一年;學會閉嘴,可能用半生。

管住自己的嘴巴,不言不語,是一種能力。

不與他人談論是非,不對他人炫耀自己,不和他們爭辯長短。

告別那個誇誇其談的自己,而是學會了「沉默是金」,別人家的事不隨便參與,也不隨意批評指責別人。

經歷的事多了,走過的路多了,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,莫經他人苦,就莫勸他人善。

沉默,是歷經千帆後的沉穩,更是摸清了人性後的覺悟。

人到中年,早已不是那個愛炫耀的小伙子,更不是那個激昂憤慨的年輕人,而是多了一份成熟與穩重。

人前人後,學會了低調,不要願意多說一句無用的話。

從浮躁的年輕人,變成了安靜的中年人;從莽莽撞撞的年輕人,變成了懂得靜觀其變的中年人。

很多時候的閉嘴,就是三思而後行,出口便是有質量的言論,而不是平庸的閒語。

懂與不懂,不多說,即使看破也不說破。

2、心靜,內心多了一份從容

楊絳先生曾說:「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後才發現,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。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,到最後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毫無關係。」

最好的心境,便是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內心變得波瀾不驚。

非常喜歡這句話:「任爾東南西北風,我自巋然不動。」

這是一種安然若素的姿態,無論外界如何,自己都不會被動搖,保持內心的那份從容。

面對自己的得失,不喜也不悲;面對眼前的困境,不餒也不躁。

無論生活如何表演,自己都無動於衷,而是坦然地過著日子。

就算生活磨難不斷,也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,用微笑迎接一切的不幸,依然認真且用力地活好自己。

人到中年,早應該戒掉了抱怨,而練就了一種「坐看雲捲雲舒,靜聽花開花落,任憑潮起潮落」的淡定與從容。

那是那顆心的靜,是安靜,也是沉靜;是豁達,也是通透。

3、告別無用社交,默默地努力

當你需要有人拉你一幫,可沒有人肯拉你;當你向別人借錢,沒人肯借你的時候,你就會懂得:靠誰不如靠自己。

那麼,你就會主動告別無用社交,開始默默地努力。

很多朋友,不過是狐朋狗友,不過是酒肉之交,根本就用不上。

與其經營人脈,不如好好經營自己。

當你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都放在社交上的時候,你會發現,那就是在浪費時間。

人到中年,更應該懂得深耕知己,專注於提升自己。

所有的厚積薄發,都需要時間的沉澱,都需要一點一滴的努力。

山不言,自有它的高度;海不語,自有它的深度。

有些人,在「不動聲色」中成就了事業,那就是默默努力的結果。

喧囂的生活,只會迷失自己,擱淺了前進的腳步。

告別無用的社交,一個人全神貫注的努力,是成功的開始。

人生這一程,就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,該割捨的就要割捨,該放棄的就要放棄。

人到中年,就要割捨掉浮躁的心境,割捨掉無用的社交,還自己一片安靜,朝著心中所想不斷前行。

人到中年,身邊沒有可以依靠的人,而是全是依靠自己的人,包括自己的父母,自己的另一半,以及自己的孩子。

人到中年,自己就是自己的避風港,無人訴說,也無人求助。

遇事不聲張,有事自己扛,消化掉所有的壞情緒,默默前行,活成想要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