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兒防老不可靠,靠這3樣東西晚年才有保障

白岩松先生曾有段演講:

「想要養兒防老幾乎不可能,不是兒子不孝順,而是一對小年輕夫妻上面四個,上面這四個,頂上還剩兩三個呢!請問他養得起嗎?所以老人的第一位是存健康,儲蓄健康要比儲蓄錢管用!」

1、靠老本

廣東老一輩裡有一句俗話說:「好天收埋落雨柴」。

意思就是說一定要積穀防饑,未雨綢繆,一定要事先準備好一筆足夠養老的本錢,才有底氣步入老年。

「兒孫自有兒孫福,休為兒女為馬牛。」為兒女子孫操勞了半輩子的我們,也是時候為自己往後的日子好好打算一番。

2、靠老健

前半生,我們犧牲健康換取金錢上的富足。半生過去,身體卻開始出現各種小問題,備受煎熬。

很久之後,我們才明白:健康當然比金錢更為重要,因為我們賴以獲得金錢的前提,就是健康。

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無論子女多孝順,都禁不住被父母的疾病折磨;無論多厚的家底,在重大疾病面前,都會被掏空,所以,擁有健康的身體,比什麼都重要。

3、靠老窩

趙朴初說:「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,子女的家卻未必是父母的家」,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本,人老了,一定要有個遮風擋雨屬於自己的房子。

「金窩銀窩,不如自己的老窩」,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,老年生活可以過得自由自在。

養兒養女都不防老!晚年生活要幸福安康還得「靠3點」很重要

許多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晚年寄託在小孩身上,但這樣真的好嗎?

他們覺得多一個孩子以後也就多一份保障,等自己年邁的時候,可以多一個人給自己養老。

其實這在生活大多數情況並不是這樣的,就像今天偶然間看到了一個新聞,新聞中講述了一對年邁夫婦的生活,孤苦無依,老兩口整天冷冷清清,兒女也不時常回家來看看。

但是,這位老夫婦的兒女都很優秀,兒子是國外留學的博士,女兒也很優秀但遠嫁在外地,一個在國外,一個雖在國內但離家很遠,兒女一年最多只回來一兩回,有的時候過年忙,團圓日子都難以見到兒女,更別說以後能給兩個老人養老送終了。

其實生活中大多如此,兒女們長大了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,有自己的家庭,沒有哪個兒女能百分之百的顧及到自己的父母,能做到一半就已經很孝順了。所以指望兒女們養老,其實是有些奢望。

有的人覺得,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攢一些錢,為年老的生活考慮要有一些積蓄,但有了積蓄也未必能過得幸福。

很多老人醒悟:啟示養兒養女都不防老,晚年生活要幸福安康,還得靠這三樣!

1.陪自己風風雨雨的老伴

其實愛人才是一生中是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。

父母固然重要,但父母只是在人的前二十年佔據重要地位,從25歲之後開始每天都陪伴著自己的便是愛人了,子女同樣也只能陪伴自己人生的20年左右,而愛人卻會一直陪伴下去,尤其是在人年老之後,孤獨感會更加強烈,有老伴的陪伴非常重要,即使吵吵鬧鬧,日子也會過得豐富多彩。

2.有一個健康的身體

人年老以後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了,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即使兒女們久伴在側,每日也會過得倍加煎熬。

身體健康,自己在年老的時候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手裡有了閒錢也能花得出去。

如果身體不健康,整天就只能和醫院打交道,有再多的錢也沒有用。

所以我們要在尚未年老的時候,平時多多注意鍛煉,注意營養,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。

3.有一份優質的保險

保險很重要,尤其在年邁以後人的身體機能都會衰退,保不準就會有一些病啊,災啊。

這時如果有一份比較優質的保險,就可以為我們節省大部分的錢。

也不用擔心一點病痛就要花費高昂的醫療費、捨不得去好一點的醫院,所以一份優質的保險在晚年非常可靠,也能讓子女少一點壓力。

每個人都會老去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年邁生活。

但是希望大家在年輕的時候,能多做一些身體鍛煉,多投資一些保險類產品,為年邁的生活,做好萬全的準備,也能許自己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