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懂了生活才知道,人生最大的貴人是母親

2022年1月21日,女作家張潔因病在美國離世,去另一個世界尋找最疼愛她的媽媽了。

自從1991年10月28日媽媽去世的那一天開始,張潔就明白,失去了媽媽,她就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無從替代的母愛。

在《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》這本紀實作品中,張潔用飽含深情的筆觸,記錄了媽媽人生最後三個月的艱難時光。

張潔自幼與媽媽相依為命,是媽媽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生存的重擔,並且把張潔培養成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材生。

然而,隨著歲月流逝,媽媽逐漸衰老起來,忙於寫作的張潔卻整日東奔西跑,直到發現媽媽生了重病,才回到媽媽的身邊陪伴。

《孔子家語卷二 ·致思第八》中有句話說: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。」

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如張潔這般,等到父母垂垂老矣才後悔,原來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那個人,並不會一直都在。

接下來,我們一起翻開這本書,跟隨張潔去回憶陪伴媽媽一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痛徹心扉,更懂得珍惜與媽媽這一世珍貴的母女情緣。

01

愛孩子,就是傾其所有給予孩子一切

義大利詩人但丁說:「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,那就是母親的呼喚。」

每個孩子在出生伊始,都躺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,聽著媽媽哼唱的兒歌,這樣美好的記憶,會一輩子留在孩子的生命中。

而母愛之所以偉大,就是因為天底下的媽媽都有同樣的心願,願意傾其所有去養育孩子。

那個動亂的1937年,張潔在北京出生了,可是因為爸爸的遺棄,導致張潔只能跟著媽媽張珊枝,一路顛沛流離一路艱難長大。

張潔在書中說,多年來家庭負擔一直比較重,媽媽直到去世那一天,都在傾盡全力貼補張潔,每一分退休金都花在女兒張潔和外孫女唐棣身上。

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媽媽的退休金不高,張潔每個月收入只有五六十元的時候,媽媽以七十歲的高齡,夏天推著小車在酷熱的太陽底下賣冰棍,冬天到小賣部賣雜貨。

就是為了賺點小錢幫助張潔維持家用,媽媽給予張潔的愛,從張潔出生開始,直到自己離世那一天從未停止。

「華人神探」李昌鈺也有一位這樣的媽媽。

當年爸爸意外身亡時,李昌鈺才10歲,為了養活13個孩子,媽媽王淑貞可謂傾盡全力。

為了節省開支,王淑貞把家搬到了郊區,還憑藉早年學習的音樂知識,在家裡開設音樂學堂,用賺來的錢供孩子們讀書。

曾經的大家閨秀,為了孩子們寧願去做保姆掙錢,王淑貞就這樣把13個孩子都培養成棟樑之才,成就了一代佳話。

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真摯的愛,因為孩子是經由媽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,媽媽與孩子之間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結。

如蘇聯作家高爾基所說:正是因為母愛的無窮力量,孩子們才會在媽媽的呵護下,擁有陽光明媚的未來。

02

最深的母愛,從不曾要求孩子回報

西漢淮南王劉安說:「慈母愛子,非為報也。」

無論處於人生的什麼階段,哪怕已經老得拄著柺杖,媽媽的內心裡想的唸的還是孩子,從來不奢求孩子的一點回報。

張潔在書中記錄,1991年的7月底,已經80歲的媽媽身體每況愈下,經常唸叨奔波在外的女兒:「張潔快回來了,張潔快回來了。」

明明想念女兒,卻從來不讓照顧她的小阿姨給張潔打電話,生怕打擾了張潔的工作,甚至身體不舒服也要瞞著。

張潔發現媽媽走路時塌著腰,兩隻腳掌磨蹭著地面,就問媽媽怎麼這樣走路,媽媽就解釋,說是鞋不合適,或者剛睡醒腿腳沒有活動開。

媽媽的想法很簡單,不想拖累女兒,不想女兒因為自己的緣故,沒有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這樣不求回報的母愛實在讓人動容。

演員陳衝在《最後消失的就是感情和音樂》一文中回憶媽媽時寫道:「母親非常期待看見我,尤其是她住院期間。」

但是當陳衝在病房陪媽媽的時候,媽媽又常說:「你很忙的,快走吧,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。」

甚至在爸爸交了一筆昂貴的住院費用後,說在用陳衝哥哥的錢做生活費的時候,原本神情恍惚的媽媽卻睜大眼睛,嚴厲地說:「你怎麼可以用陳川的錢?」

人老了總想依賴孩子,這是人之常情,但是媽媽卻還只是為孩子著想,生怕耽誤孩子的工作,生怕花了孩子的錢讓孩子為難。

想起美國作家馬克·吐溫說過:「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,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。」

母愛是最不求回報的愛。

在媽媽的世界裡,只要孩子過得好,自己就會覺得幸福快樂,從來不曾有一絲一毫的私心。

母愛是自上而下的,媽媽願意給孩子所有的愛,卻從不考慮回報,就是如此純粹。

03

陪伴,是孩子對母愛的最好回饋

英國作家喬治·艾略特說:「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,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。」

在每一個孩子的世界裡,媽媽就是無所不能的神,對媽媽的愛與牽掛是從來不曾改變的情感。

張潔在書中反覆地回憶媽媽生病住院的每一個細節,每一次的治療方案她都要反覆斟酌,多方打聽權威醫生的意見,生怕耽誤了媽媽的治療。

媽媽去世半年後,張潔還曾對當時的主治醫生說:「當初我還不如不讓我母親手術。」

這種愛媽媽至深而追悔自己是否做錯的想法,說到底還是張潔從內心深處,還難以接受媽媽已經離自己遠去的現實。

但是在媽媽最後的時光裡,她無時無刻地陪在媽媽的身邊,給媽媽端屎端尿,給媽媽喂飯洗澡,親力親為地照顧著媽媽,就是為了珍惜與媽媽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
在電影《當怪物來敲門》中,少年康納的媽媽生了重病,他每天晚上都會做同樣的噩夢,夢中有呼嘯的狂風和令人窒息的黑暗。

而無論如何都抓不住媽媽那雙墜向深淵的手,讓康納更加恐懼,其實在康納的內心深處,無法接受媽媽即將離開的現實,就是渴望能夠繼續陪伴媽媽一起走下去。

直到有一晚,家裡來了一位由紫杉樹變幻而來的怪物,要給康納講三個故事,用來交換康納深埋心底、不敢示人的真心話。

影片的最後,康納終於說出「我不想讓你走」的話,雖然無論握得多麼緊,媽媽的手依然從康納的手中滑落,但康納的內心已經平靜很多。

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,媽媽當然也不會例外。

但是在她們的有生之年,能夠陪伴媽媽過好每一天的小日子,就已經足夠。

就像英國作家薩克雷所說:「在孩子們的口頭心裡,母親就是上帝的名字。」

哪怕媽媽已經老去,甚至離開,但是媽媽卻無處不在。

那些互相陪伴的時光,就是孩子心中永遠不會熄滅的人生燈塔。

04

珍惜這一世媽媽與孩子的情緣

媽媽去世的時候,張潔慟哭失聲:「我的生命其實在54歲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。」

那一年正是媽媽離世的那一年。

張潔70歲那年,寫了一篇《這時候你才算真正長大》 的文章,其中寫道:

哪怕已經活到了古稀之年,依然無法忘記媽媽給予自己的愛,因為張潔知道,媽媽與孩子之間,真的只有這一世的情緣。

在這本書中,把媽媽安葬以後,回到家中的張潔,抱著媽媽的衣服,把臉深深地埋了進去,只因為那衣服上留有媽媽的味道。

她一遍又一遍地撫摸媽媽用過的物品,心裡想的是:「我永遠地失去了媽,我是再也看不見媽了。」

這一刻張潔才明白,唯有好好珍惜,才能在母女緣散的時候,回憶中依然有媽媽溫暖的懷抱,依然有媽媽的雙手撐起的天空。

主持人撒貝南的一對雙胞胎兒女出生的時候,他給媽媽發簡訊說:「兩個小傢伙出生了,媽媽你當上奶奶了。」

然而撒貝南卻再也收不到媽媽的回復,因為媽媽已經因病離開了他,一想到這裡,撒貝南忍不住淚流滿面。

還有一次,撒貝南搬家的時候,翻到一個小盒子,裡面是他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學生手冊、錄取通知書,收藏得整整齊齊,撒貝南一邊講述一邊淚花濕了眼眶。

母愛就是細水長流的溫暖,是媽媽給予孩子這一世最深沉的愛與呵護,希望孩子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,活出屬於孩子自己的人生。

高爾基曾說過:「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,都來自母親。」

為了不辜負媽媽的愛,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,成為媽媽的自豪,讓媽媽更開心。

曾經讀過一句話:「在孩子和母親之間,母親始終是一隻超載的輪船,任憑風吹浪打,歷經千辛萬苦也心甘情願。」

媽媽的懷抱是孩子最安全溫暖的港灣,媽媽的雙臂更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呵護。

正是因為對媽媽的如此依賴,才導致媽媽離開後,張潔也大病了一場,直到兩年以後,才把這本書正式定稿。

張潔在書中的最後一句寫道:「媽,您過去老說:“我不能死,我死了你怎麼辦呢?”媽,現在,真的,我怎麼辦呢?」

每一個字讀來都讓人心痛,原來,媽媽才真的是孩子這一輩子都離不開的人,母愛是孩子這一生都無從替代的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