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老人的心裡話:兒子,你不用常回來看我,我也不去麻煩你

人這一生,短短幾十年光陰,轉瞬即逝。

年輕的時候為家庭、為孩子操勞,兢兢業業,不敢有一絲的懈怠。

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了能夠獨立生活了,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,終於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。

但現實卻往往與願望相違,雖然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乏孝心,

成家後也會不定期地回去看望老人,但這種情況在一部分老人看來,卻變成了“甜密”的捆綁。

並不是希望孩子能事事順著自己,小家與大家的關係更密切,

而是老人覺得孩子動不動就回家成為了一種負擔,這種親情式的碾壓著實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。

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?不妨來看看鄰居63歲的李阿姨是怎麼想的。

李阿姨的身體一向不好,退休後和老伴兒生活,兩個人相互照顧倒也過得自在。

老兩口只有一個兒子,從前比較嬌生慣養,結果書也沒有讀好,工作一般也不太上心,

幾年前張羅著給他買房娶了媳婦,李阿姨和老伴的積蓄也差不多掏空了。

本以為結婚生子後,兒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就會更加努力,

可是兒子有了孩子後,仍然和單身時沒什麼兩樣,週末就帶著媳婦和孩子回來蹭飯。

別人看李阿姨的兒子一家每到週末就能夠回來團圓,無不羨慕地說李阿姨養了個孝順兒子,

可是只有她心裡明白,其實並不是那回事。

每次兒子回來前打電話報好了一家人想吃的菜,李阿姨和老伴就慌不迭地去採購,

花錢費時不說,飯後杯盤狼藉,小兩口沒有一個要幫忙收拾的意思。

還有一堆的剩菜剩飯,老兩口捨不得倒掉,差不多要吃上一星期。

原本別人家的父母都是盼望兒女能回去團聚,可是李阿姨和老伴最怕的就是過週末,

光是在吃喝上花不少錢還不說,孫子每次來時要的玩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

如今小孩子的玩具價格不菲,動輒都是幾百上千,小孫子不懂事開口要,

兒子兒媳在一旁笑嘻嘻地看他們,爺爺奶奶自然也不好拂了孫子的面子。

李阿姨本來身體不好,平時的藥從不間斷,老伴兒也有老年病,

兩人工資並不高,再加上醫藥費,一個月下來本就所剩無幾,最終又全部花到兒子一家身上。

原本他們想著為自己攢下些養老錢,以備不時之需,

可是從兒子結婚買房開始,不但積蓄全被折騰光了,就連工資怕是也填補不了。

兒子每次勸說李阿姨兩口“吃飯不要太湊合”,他們一來就要求海鮮和大魚大肉,而老人哪裡願意吃這些,不過還是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罷了。

其實,像李阿姨家這樣的情況,並不在少數。

如今很多年輕人表面標榜著孝敬老人,實際上所做的事情卻在不斷地傷害老人,進一步地壓榨父母。

不但自己在父母那裡蹭吃蹭喝,孩子的開銷也拐彎抹角地讓老人承擔起來。

一位親戚吐槽說,自從有了孫子後,儼然又養了一次兒子,從吃奶粉到平時生病穿衣買玩具甚至旅行,全是老兩口在支付。

兒子壓根兒不過問,兒媳婦一個勁地裝糊塗,兩人的狀態和單身時沒有什麼區別,

該泡吧就泡吧,該玩兒就玩兒,但凡遇到要錢的時候,就讓孫子去找爺爺奶奶開口。

就在這樣的情況下,親戚說兒媳婦發了一條朋友圈,內容就是和孩子的對話,大意說孩子想要個妹妹,媽媽願意滿足他的願望。

親戚真的太怕兒媳婦生二胎了,兒子兒媳倒是圓了兒女雙全的夢,可老兩口的日子啥時候能熬到頭呢。

從前人常說,人到晚年,能夠兒孫繞膝,享受天倫之樂,這是最大的福氣。

可是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,越來越多的老人,如今的心理已悄然起了變化。

年輕時候為家庭犧牲了自己的喜怒哀樂,隱藏了那些華而不實的夢想,

一心希望熬到退休以後重新拾起興趣愛好,認真地為自己活一把。

然而這時卻面臨兒女成家,正是生養下一代的時候。

老人不得不暫時又放棄了自己心中蠢蠢欲動的念頭,為兒女的小家庭助一把力。

其實到了這個年齡,大部分老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,

可為了能讓兒女減輕負擔,老人主動擔起育兒的責任,甚至還把工資拿出來貼補。

但事實上,老人做得越多,反而越不討喜,不但因為和兒女住在一起無形中增添了矛盾,還耽擱了兒女責任心的形成。

老人嚮往的晚年生活,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,無非是三兩好友,一起喝茶下棋,要么一群姐妹們跳跳舞聊聊天,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出去旅行。

大部分老人也沒有想過把自己的積蓄揮霍一空,即使是花錢時也都是精打細算,希望不能兒女增添太多負擔,甚至還要為他們省出來一筆。

可現實是一部分兒女從老人那裡伸手慣了,總覺得他們就是搖錢樹,只要自己需要了,搖一搖就能掉下來錢。

但是他們卻不知道,那都是老人一分一厘地節約出來的。

老人當然希望兒女們常回家看看,可是當陪伴變成了一種負擔,他們寧願不再要。

天下的兒女們如果能理解老人的苦衷,懂得他們的不易,願意尊重父母的想法,不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父母,或許老人再也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了。

願每個當兒女的,都能夠認真思索一下這個問題,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負責任,寒了父母的心。